具有发改委立项用途的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甲级资质,专业:农业_轻工_机械_建材_建筑_电子_纺织_化工_医药
老木一支笔 可行性研究分析/申请报告着名品牌
首 页 | 机构介绍 | 专家团队 | 政策研究 | 工程咨询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项目申请报告 | 项目评估报告 | 商业计划书 | 行业研究 | 业 绩
农业| 林业| 轻工| 食品| 机械 | 能源 | 化工 | 医药 | 电子 | 纺织 | 汽车 | 钢铁 | 冶金 | 建筑 | 建材 | 市政 |环境 |旅游 |物流 |服务
16年来,为何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委托我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项目申请报告?
因为我们:有实力,品牌硬,讲信誉!因为我们:创建的历史长,全国的分部多,做过的案例多!
因为我们:资质高,专业多,业务广!因为我们:权威性高!通过率高!成功率高!更超值划算!
老木一支笔,顶级甲级资质工程咨询单位!具有发改委颁布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证书.
专业:农业,轻工,食品,机械,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冶金,旅游,电子,纺织,能源,市政,人防,节能,综合等.
已累计完成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项目,协助企业成功获得征地立项,政策扶持,财政资金,融资合作.
我们已经完成的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涉及行业如下:
房地产开发:住宅-写字楼-商业地产-工业地产-产业园区 旅游开发:度假村-生态旅游-酒店-娱乐休闲-观光
工业制造:轻工-冶金-钢铁-机械-设备-电子-服装-纺织-建材-汽车 食品饮料:食品-酒类-保健品-果蔬饮料
农业产业化:种植-种子-饲料-蔬菜-食用菌-农机-粮油-经济林-花卉-苗木-果品-畜牧加工-饲养-水产-养殖
化工医药:橡胶-塑料-轮胎-石化-润滑油-化肥农药-生物工程-医药-中草药-新药制药-保健-医疗器械-医院
能源开发:煤炭-电力-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沼气-生物柴油-电池 基础设施:市政-园林-交通-水务-环保
科技&专利:IT技术-网络产品-高科技术-专利实施 贸易&服务:商业-外贸-教育-学校-金融-文化-体育-传媒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政策
各地政策 --

新乡市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老木一支笔 浏览量:2751 关键词:高效种养业 进入:http://www.baogao365.com
立足山东,联动安徽、山西、青海、新疆,服务全国!
已累计为全国30多个省市区,上千家企业及投资创业者,
协助成功获得了立项、征地、上市、资金、投资、融资!

为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豫发〔2017〕18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14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新乡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粮食核心区,近年来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针为指导,形成了优质强筋小麦、水稻、花生、绿色奶业、金银花等主导产业,建成了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加工基地和种子基地。2017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7.2%。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64%,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种养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从总体上看,农业还是现代化建设的短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种养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表现在:我市种养产业整体不强,农产品多而不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深;种养业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现代设施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依然不强;种养业经营规模偏小、主体素质偏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竞争要求,种养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推进种养业转型升级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必将成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必将有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以优质小麦水稻、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特色产业(以下简称“四优”)为重点,以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以下简称“四化”)为基本路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通过调结构、提品质、转动能、促融合、强带动、创品牌,推进我市种养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之路,实现由种养业大市向种养业强市转变。

(二)基本原则

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在正确处理粮食产量和产能、增产和增收、生产和生态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产业基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

2.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既要加强规划引导,开展试点示范,强化政策支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3.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的作用,以培育新农民推广新技术为重要抓手,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实现种养业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

4.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友好。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把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贯穿种养业转型升级全过程,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变绿色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

5.坚持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推动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加工带动,产销衔接,种养结合,协同推进,鼓励因地制宜、就地生产、就近供应,从产业链、供应链统筹谋划种养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优质中高端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产业绿色发展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化肥(综合)、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产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加工增值率提高到1∶3左右,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种养结合明显加快,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优质强筋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基地。到2025年,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种养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位居全省前列。

三、重点任务

(一)调结构

1.优质小麦发展行动。以优质中筋小麦为基础、以优质强筋为重点、以优质弱筋及特色小麦为补充,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开展优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创建。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选择一批自然条件适宜、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强的县(市、区),依靠基层政府和组织,发动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统一供种为抓手,推行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整村、整乡甚至整县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到2020全市将着力打造10个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乡镇,努力培育50个种植面积1000亩以上的强筋小麦生产经营主体。全市优质小麦稳定在500万亩左右。其中,优质强筋小麦100万亩、优质中强筋小麦400万亩。

空间布局:按照《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推进优质强筋小麦发展工作方案(2017-2018年)等五个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2017〕106号)要求,重点打造延津县、辉县市等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和新乡县等小麦种子繁育基地。

2.优质花生发展行动。开展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活动,在沿黄及黄河故道区域花生主产县,以生产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花生种植合作社(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大力推广高油酸品种,示范推广麦后直播种植模式,提高规模化、专用化、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优质花生发展到130万亩,争创1-2个省级优质花生示范县,高油酸花生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到2025年,优质花生发展到140万亩左右,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占比达到50%以上。

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延津县、原阳县、封丘县、新乡县、卫辉市沿黄及黄河故道区大果花生生产基地。

3.优质草畜发展行动。发展优质肉牛。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到2020年,新增肉牛2万头;大力发展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栏位1万个。发展优质奶牛。支持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自建、联建或入股形式建设存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增强自有奶源供应能力,示范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到2020年,新增高品质生鲜乳3万吨。发展优质肉羊、奶山羊。建设肉羊育肥基地,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积极发展奶山羊特色养殖,建设优质羊奶生产基地。开展“粮改饲”试点,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在全市选择4-5个县,积极发展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到2020年,示范带动全市粮改饲11万亩,其中全株青贮玉米10万亩、紫花苜蓿等优质牧草1万亩。促进花生秸秆饲料化利用。完善花生秧等秸草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利用体系,优先满足优质肉牛和奶牛的饲草需求,不断提高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到2025年,全市粮改饲面积达到13万亩,新增肉牛6万头,新增高品质生鲜乳8万吨,草畜全产业链新增产值10亿元。

空间布局:以卫辉市、辉县市、封丘县、原阳县为重点,建设肉牛育肥基地,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以原阳县、封丘县、延津县、平原示范区沿黄滩区和黄河故道区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区。以原阳县、获嘉县、封丘县为重点,大力发展肉羊、奶山羊生产,逐步形成羊业优势区;在平原农区、黄河滩区、太行山区每年建设粮改饲试点县4-5个,支持大型饲草料企业,大力推广紫花苜蓿等饲草种植;在沿黄及黄河故道花生主产区,每年选择1-2个花生种植大县,完善花生秧等秸草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利用体系,推进花生秧饲料化利用。

4.优质特色产业发展行动。突出资源和现有基础优势,稳定生产,调整结构。水果逐步调整成熟期结构,形成早、中、晚熟合理品种搭配,增加和更新优质品种比重,重点做强做优桃、树莓、山楂三大特色水果产业。桃以辉县市、卫辉市山区丘陵区为主,重点增加晚熟品种,适当发展油桃、黄桃品种,提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树莓以封丘县为主,扩大种植规模,推广优质丰产品种,建设全国最大树莓生产基地。山楂以太行山区为主,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建设全国优质山楂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蔬菜以提高设施比例为重点,加大温室、大棚建设力度,增强越冬蔬菜和春提早、秋延后蔬菜生产能力,提高蔬菜周年自给水平。到2020年,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食用菌巩固平菇优势,扩大金针菇、杏鲍菇、香菇等品种比例,推广工厂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到2020年,全市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将辉县市建成省级食用菌示范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县,全市工厂化金针菇、杏鲍菇生产处于全省领先。中药材以金银花、太行山区道地药材为主,统一品种、提升品质,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将封丘县、辉县市打造成全国中药材生产强县。花卉苗木以获嘉县为带动,扩大珍稀优新品种,发展特色花卉苗木规模化基地,拓展生态旅游功能,建设省级花卉示范县。到2025年,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食用菌产量达到32万吨。花卉、中药材面积持续稳定发展。

空间布局:以辉县市、卫辉市、凤泉区为重点,建设太行山桃、山楂优势区;以封丘为重点,建设树莓优势区;以主城区近郊和县城区周边乡镇为重点,建设近郊设施蔬菜优势区;以辉县市为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县;以封丘县为重点,建设全国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县;以获嘉县为重点,辐射带动牧野区、凤泉区西部乡镇,建设特色花卉优势区,打造大块镇特色森林小镇。

5.优质专用玉米、优质水稻和大豆发展行动。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特用玉米种植面积,包括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等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积极筛选推广适合籽粒机收玉米品种。大力发展鲜食玉米。根据养牛业发展情况,青贮玉米种植面积2018年达到9万亩,2020年达到10万亩。积极推广新丰2号、新丰7号等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新品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快划定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大力推广种植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以及谷子、红薯、小杂豆等作物。

空间布局:在全市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和优质大豆;在原阳县、获嘉县、平原示范区等沿黄稻区推广优质粳稻品种,打造优质粳稻产业链。

6.优质猪禽和优质水产品发展行动。稳定生猪存栏,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施设备改造升级,稳定存栏,提高出栏,促进生猪生产集约化、规模化、良种化。2020年生猪出栏稳定在354万头。发展优质家禽。适度发展白羽肉鸡,加快发展黄羽肉鸡。大力发展优质蛋鸡。建设优质蛋鸡生产基地,引导中、小型蛋鸡养殖场向大规模、集约化、高品质养殖企业发展,鼓励引导蛋鸡年存栏1万只以上、肉鸡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升级,提高蛋鸡自动化叠层笼养养殖比例。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建设生物安全隔离区,强化重大疫病防控。2020年,蛋鸡存栏达到1500万只,只鸡产蛋达到13公斤以上。引导发展黄河鲤鱼产业区,推广成熟的“黄河鲤无公害集约化养殖综合技术”,根据黄河鲤鱼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在有条件的区域实行集约化养殖和生态养殖相结合,合理确定养殖密度,提升我市黄河鲤鱼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空间布局:在生猪养殖上,以辉县市、卫辉市、封丘县为重点,带动其他县(市)、区建设优质生猪生产基地;在家禽养殖上,以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为主,辐射带动其他县(市)、区,建设优质蛋鸡生产基地;以原阳县、封丘县的沿黄背河洼地和延津县的黄河故道流域为重点,建立优质黄河鲤鱼产业区;以原阳县为重点,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建设豫北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区。以新乡县、辉县市和封丘县为重点,做好红草、锦鲤和热带鱼养殖。以辉县市为重点,做好冷水鱼和鲟鱼养殖。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林业局。

(二)提品质

1.绿色生产方式促进行动。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发展节水农业。在地下水过度利用区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加快节水品种推广和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建设一批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减量替代、减量控害、综合利用、防治并举。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产区,依托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县创建,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以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为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加速有机肥推广使用。开展小麦、水稻等粮作轻简栽培技术及节水节肥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开展重大病虫害防控,建设小麦、花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示范区,培育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和无人机等高效施药机械;集成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病虫防控科学化水平;普及科学安全用药知识,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农膜区域性回收利用示范,全面提高废旧农膜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突出玉米秸秆机械粉碎深耕还田作业方式和秸秆青贮利用方式,加大“五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利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水平。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从2018年开始,争取1-2个畜牧大县,通过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区域性粪污处理中心、大型沼气工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相对完善的粪污处理、农用有机肥生产、沼液储运、输送管网等配套设施,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通道,就近就地消纳畜禽粪污,有效转化粪尿,使全市75%的粪污得到资源化利用。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制度,合理确定湖泊、水库等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逐步减少河流湖库投饵网箱养殖,防控水产养殖污染。

2.种养一体推进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开展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试点建设。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养殖场建设与农田建设有机结合,按照生态承载容量,合理布局畜牧养殖场,实现畜、粮、菜、果协同发展。推动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粪便收集、贮运、处理、利用设施,利用畜禽粪便发展大型供气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推动将沼渣、沼液加工成适合种植的有机肥。加快构建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等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促进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开展水稻绿色生产,提高水稻品质,大力发展水稻综合种养,加快推广稻虾、稻鳅、稻鱼、稻蟹、稻鳖共作或连作模式,提升水稻种植综合效益,到2020年,全市水稻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30万亩。

3.产品精选分级行动。按照专种、专收、专储、专用的要求,推行小麦、花生单品种收获、单品种收购和分级储藏、分级销售,推进优质优价。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多渠道开发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用途,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为加工企业提供仓储保管服务,为期货市场提供交割服务,为“互联网+粮食”经营模式提供交割仓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配送服务。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整合仓储设施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围绕差异化消费需求,大力推行果品、蔬菜、食用菌等产后精选、分等分级、净化包装、分级销售,提升产品市场价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集成农产品储藏、烘干、清洗、分等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粮油烘储中心、果菜加工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初加工“一条龙”服务;引导乳品加工企业扩大巴氏奶、酸奶等中高端奶制品生产。

4.冷链物流发展行动。逐步健全全市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借鉴和参考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主动实行达标生产和提标创新。推动生鲜电商交易平台、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快递企业加强合作,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配送直销平台。支持本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借助全国知名大型电商平台,拓展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推动农产品原产地直采直销。依托生产加工基地,抓好“最先一公里”肉类、果蔬、医药等基地建设和预冷设施建设;依托冷链物流企业,抓好中间环节的冷藏、冷运设施建设;依托商超、连锁餐饮等终端用户,抓好“最后一公里”冷链配送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冷链物流生产—中转—配送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标准化、信息化、全程监管等建设,建立生产、中转、储存和配送一体化冷链物流快速调配体系,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上、中、下游的无缝衔接,形成“干线运输+神经末梢”的冷链共同配送网络。

5.质量安全保障行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加快提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村级协管员队伍。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依法推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投入品使用、包装标识、产品自检、质量追溯和问题产品召回等制度,严格实施农(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生产台账制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强化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健全“检打联动”机制,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屠宰销售病死畜禽(动物)、注水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生鲜乳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以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系统,完善信用档案记录,实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加强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建设15-20个省级追溯示范点,及时和商务、食药监部门对接,逐步实现从田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建设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构建农产品来源可查询、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全链条可追溯体系,提高消费安全水平。加快质量安全县创建。在延津县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封丘县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每年选择2个县开展省级及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力争2020年左右全市所有县(市)、区达到省级质量安全县标准。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工信委、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食药监局、粮食局、质监局、工商局、新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转动能

1.农业科研高地建设行动。抓住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河南生物育种中心建设,吸引全国育种资源、育种人才、育种平台集聚,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分子育种等先进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技术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制约“四优”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加快提升我市种养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种业高地。充分发挥我市驻新高校与科研单位多、科技人才多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打造小麦、花生、肉牛等育种、种养、加工、运销等全链条的技术创新推广团队,围绕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展协同攻关研究、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为种养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加强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科研平台建设,支持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建立育种实验室。

2.良种选育推广行动。支持市农科院、河南科技学院、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业科研院校、种子企业和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四优”新品种研发选育和示范推广。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支持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加快选育、引进、推广一批强筋小麦新品种。抓好8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和水平。持续开展优质强筋小麦、优质水稻等粮作高产高效保优栽培试验研究,集成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播期播量、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筛选等栽培试验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完善优质强筋小麦、优质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市粮食标准化、优质化生产提供支撑。

3.农业资源管理和监管服务信息化建设行动。建设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的指导意见》(豫政〔2015〕6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7〕11号)要求,对接河南农业大数据中心,配合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建设;拓展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逐步集成耕地地力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等信息化系统,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上图入库和农业大数据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测,推进信息上图入库和电子化管理,实现种植信息的在线查询和服务;实施“互联网+”畜牧业建设项目,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市、县畜牧业“互联网+”公共软硬件基础设施,引导涉牧企业建设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畜牧养殖、投入品、加工、商务等系统;依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加强数据采集、汇聚和关联分析,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兽药基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精准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指挥调度等数据支撑能力,推动涉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全市农业大数据集聚。“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网络化经营,加强产销衔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引导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道路,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网络化经营运作模式。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好益农信息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线上、线下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到2018年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一村一家益农信息社。推广生产经营主体应用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移动APP终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智能化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精准施肥,并逐步在全省推广。

4.农业物联网建设行动。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的指导意见》(豫政〔2015〕64号)文件要求,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农业建设,加快推进精准农业、食品安全、溯源服务、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农机精准作业示范、粮食仓储等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物联网在高效种养业生产中的应用,在粮食生产功能区、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标准化示范区、设施农业和畜禽水产养殖基地,大力开展生产过程实时监测、远程监测遥感、智能节水灌溉、飞机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精准化、可视化作业。引导具备较好基础的县(市)、区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构建物联网产业集群,启动精准农业等特色物联网产业园建设。

5.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行动。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示范单位创建,新建5个示范县和20家示范基地、企业,深化农商协作,开展农产品电商出村试点,推动特色农产品信息服务和网上交易,利用信息进村入户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知名电商平台,推动肉制品、奶制品、水果干果、种苗花卉、蔬菜、食用菌等名特优农产品“线上”交易。支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探索,培育本土化涉农电子商务平台。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林业局、工信委、商务局、农机局、农科院。

(四)促融合

1.供应链构建行动。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面油肉乳果蔬制品企业和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优势产区开展合作,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形式,打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于一体的绿色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着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推进原料基地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实现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鼓励承包农户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农业生产托管等方式融入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把普通农民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各经营主体间通过订单、合同等契约方式,明确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关系,以入股分红、利润返还、贷款担保、流转土地等方式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广“旅游+”“生态+”等模式,鼓励利用果园、菜园、牧场、林场、加工企业等,发展休闲观光、创意体验、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双新双创”,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推进农村创业创新。

2.产销衔接行动。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引导加工企业、购销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产地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开展订单生产,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不断提高小麦、花生、肉牛、林果订单率,实现奶业订单全覆盖。鼓励发展农产品直销,推进水果干果、蔬菜食用菌、牛肉、牛奶等产品直接进批发市场、进超市、进社区。大力推广生鲜乳现制现售产加销一体化模式。指导各地举办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推进产销衔接。加强对订单农业的监管与服务,规范合同文本,强化企业与农户的诚信意识,切实履行合同约定。

3.精深加工推进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人才和管理,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以及各类技改、科研、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等项目,促进加工技术装备改造升级。以初加工产品产后减损、贮藏保鲜、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副产物综合利用为主,引进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加工技术、工艺和设施设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适应市场和消费升级需求,积极开发营养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市委农办、市发改委、财政局、人社局、科技局、林业局、工信委、商务局、文广新局、外事侨务旅游局、工商局、粮食局、供销社。

(五)强带动

1.龙头企业带动行动。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区域资源优势,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向优势区域集聚,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就近供应、就地生产,带动区域主导产业壮大,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粮田、土地整治、粮棉油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一村一品”建设,与镇村合作发展品质优良、附加值高的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村。鼓励支持五得利、克明面业等企业在全市高标准粮田万亩方建设加工基地,卫丰粮油、华豫油脂、卫辉亮健在沿黄及黄河故道大果花生生产区建设生产基地,首农、三元、中荷乳业等在肉牛、奶牛、生猪、家禽等主产区建设生产基地,生命果有机食品、津思味农业、新乡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在优质林果、特色产业优势区建设生产基地。

2.园区带动行动。建设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符合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对各类园区的支持,发挥各类园区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先行区和示范区,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地。创新体制机制,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发展联合体,带动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参与园区建设,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园区就业等共享园区建设收益。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林业局、工信委、国土局、粮食局。

(六)创品牌

品牌培育行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执行《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以“三品”认证为载体,以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为重点,集中连片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产品商标注册便利化,到2020年,实现“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年均递增6%以上,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个、农业企业品牌8个、特色农产品品牌15个。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支持各地以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依托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农耕文化,培育竞争力强的优质小麦水稻、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特色产业、优质猪禽和优质水产品区域农产品品牌。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作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农产品天然品牌化、区域性优势,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挖掘、培育、登记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与产业协同发展。开展品牌宣传推介。支持“三品一标”产品参加全国性、全省性或区域性展会,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展销会、博览会、互联网等,多渠道开展品牌推介。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等一批示范工程,提高供给质量。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鼓励引导我市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品牌权益保护规章制度,依法保护品牌,维护品牌质量、信誉和形象。严格农产品商标管理,防止商标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加大对经营主体知识产权、品牌维护、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商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完善打假协调机制,加强监管,规范秩序,维护品牌企业的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市农牧局、林业局、科技局、商务局、工信委、农机局、粮食局、质监局、工商局、外事侨务旅游局、新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级成立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分产业设立工作推进办公室,负责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主管副市长,常务副组长为主管副秘书长,副组长为市农牧局、林业局主要负责同志,小组成员为市委农办、市农机局、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工信委、环保局、食药监局、粮食局、质监局、工商局、新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文广新局、国土局、科技局、人社局、供销社、外事侨务旅游局、金融局、农科院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部门协作,共同推动工作落实。要加强目标考核,定期督导检查,总结推广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科技带动。推进农科教统筹服务。统筹农业、科研、教育、科技推广资源,重点围绕育种能力提升、绿色农业供应链(特别是冷链)建设、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品牌培育等任务,充分整合、有效利用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资源,主动适应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需要,优化专业建设,强化平台搭建,推进模式创新,提升研发能力,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协作,形成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的综合合力。加强农科教联动服务。加快构建农业科研、教育人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联动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支持引导社会化服务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持续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科技服务行动,包村包户指导农民运用绿色技术。要利用示范基地、示范园、示范场、星创天地,开展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参观、观摩活动。

(三)完善经营体系。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序实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相关改革任务,探索总结适合我市实际的三权分置具体实现路径和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配套机制,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与农业产业政策结合、与脱贫攻坚政策结合,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地发挥在推进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国家和省高端人才集聚计划,加快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加快培育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知识更新,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推广服务能力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依托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农科教联动服务机制,大力培养农村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着力提升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五)加大财政支持。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突出支持重点,创新扶持方式,落实支持转型发展攻坚战和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财政政策。统筹运用相关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对高效种养业优势区域、关键环节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相关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支持高效种养业转型升级。

(六)强化金融保障。建立完善“政、银、担、保、投”联动支农机制,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支持高效种养业转型发展。健全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担保服务。发挥农业保险政策导向作用,落实农业保险支持“四优四化”发展的财政政策措施,在优质小麦、优质花生示范县开展高保障小麦保险和高保障优质花生保险试点;在大灾保险试点县积极开展大灾保险,将50亩以上规模经营农户的地租成本纳入小麦保险和水稻保险保障范围,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御大灾风险能力。鼓励保险机构在我市补贴险种保障水平基础上,通过商业附加险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应立足我市各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对于县(市)、区支持当地优势农产品,出台专门的保险方案且本级保费补贴资金已做安排的,经贫困县和非贫困县财政部门申请,市财政可分别按照市县财政拟到位保费50%、30%的比例,向省财政厅申请地方特色险以奖代补资金,次年清算。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促进优质小麦、玉米、红枣等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科学配置资源、实现优质优价。

我们的承诺:
16年品牌,更保证信誉;
顶级才智,更专业规范;
专家对话,更直接及时;
相比价格,更超值划算;
上千案例,更贴近实用!
[首 页] [返回] [留言板] [打印]
最新公告
· 中央空调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可行.
· 防坠落安全绳带建设项目可行性.
· 新型保护装饰膜纳米水基釉生产.
· 粮库高大平房仓工程项目可行性.
· 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技改.
· 昆虫生态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关于我们
老木一支笔,顶级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单位!具有发改委颁布的甲级工程咨询资质证书,专业:农业,轻工,食品,机械,建筑,建材,医药,化工,冶金,旅游,电子,纺织,能源,节能,市政,人防,综合经济等,资质高,专业多,通过率高!
独家优势
可信可靠:16年品牌不变,更保证信誉
一流专家:顶级才智锤炼,更专业规范
业务拓展:一站式全服务,更全面广泛
服务到位:专家在线对话,更直接及时
收费合理:相比价格合理,更超值划算
成功率高:上千案例积累,更贴近实用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行性报告
· 可行性分析报告
· 可研报告
· 可行性论证报告
·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建议书
· 项目建议书
· 工程项目建议书
· 投资项目建议书
· 房地产项目建议书
· 农业项目建议书
· 医院项目建议书
项目申请报告
· 项目申请报告
· 发改委立项报告
· 用地申请报告
· 立项申请报告
· 项目申请书
· 立项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 资金申请报告
· 财政资金申请报告
· 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 融资报告
· 企业融资计划
商业计划书
· 商业计划书
· 融资计划书
· 投资计划书
· 项目计划书
· 创业计划书
风险评估报告
·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项目数据分析报告
· 投融资综合分析报告
· 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
项目评估报告
· 项目评估报告
· 投资分析报告
· 项目论证报告
· 项目分析报告
· 项目投资报告
环境评价报告
· 环境评价报告
· 环评报告书
· 环评报告表
节能评估报告
· 节能评估报告
· 节能评估报告表
· 节能评估报告书
新闻中心 | 专家专栏 | 行业专栏 | 资讯专栏 | 投资政策 | 产业政策 | 各地政策 | 山东政策 | 技术标准 | 销售中心 | 联系我们 | 收费问答 |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济南麦肯锦鸿管理咨询中心 · 国内着名品牌,16年诚信不变,专业品质锤炼,值得信赖托付!
总部接待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29号三箭吉祥苑C座1-1104 网址:http://www.laomu8.com
山东总部:0531-88931929 15069190968 邮箱:laomu8@163.com QQ:353351933
旗下: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Copyright@2006-2021 laomu8.com. 鲁ICP备09069317号-1 鲁公网安备37010202000599号
本站关键词:可行性报告,可研,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商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