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投资的匮乏,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在整体上缺乏有序的历史继承、深刻的时代感、必要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因此亟需多方吸引投资。但是,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产业,要想吸引市场化的投资资本,必须先进行产权结构的合理调整,并且要同步整合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最大限度地弥合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之间的人为割裂,为不同性质的资本,尤其是彻底认可人力资本价值的风险投资资本的介入,拓展出更大的现实空间。
2006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上,影视产业发展资金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这个焦点所辐射的范围涵盖了中国整个的文化产业。对于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动来说,投资的匮乏已成为首要瓶颈。
放置这一瓶颈的背景是:早在20世纪中后期,文化产业就已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中国文化产业2004年的总产值超过2万亿人民币。同期,美国文化产业在其GDP总量中的比例占到了25%左右。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其中,很多像亚马逊、雅虎、eBay、Google等这样的大型文化类企业,都曾在创业初期受益于风险投资基金的资助,并在创业成功之后发展出自己的风险投资部门或机构。据哈佛大学勒纳(Joshua Lerner)教授的研究,风险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是常规经济政策,如技术创新促进政策等因素的3倍。资本的本性是追求经济收益,风险投资的天性则是追求高风险下的高收益。而要实现高收益至少须具备两大前提:
第一是高增长率,而且是有如Intel(英特尔公司),Microsoft(微软公司),和Apple(苹果电脑公司)等这样数十倍的爆发性增长。事实上,这些公司都曾受到风险投资的支持和帮助,是完全按风险投资的思路与模式发展起来的。
第二是规模效应,小规模的高增长性是不足以吸引风险投资的。因为不能像Google或分众传媒这样,形成具有行业主导者或垄断者地位的经济规模,就不能有效放大风险资本的杠杆作用,也就实现不了高收益。
因此,想要将风险资本引入文化产业的创新领域,必须先为风险资本创造出高收益的两大前提。而文化产业并不天生满足这两个前提,大多数文化企业的成长较慢,增长率、企业规模和生命周期都相对有限,对于资本购并受到政策多方限制的中国文化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从这个角度上看,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与风险资本的姻缘还非常浅。
一、中国文化产业创新现状简析
文化产业创新,是指内容创意活动和产业经营管理创新活动的有机融合,大体上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源于社会个体的自发性原创活动,即从单个的文化产品逐步培养形成新的文化及其消费偏好。这种模式的周期较长,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不过,一旦市场成熟,盈利潜力却是巨大的。从1937年第一部动画片《白雪公主》到20世纪90年代真正形成规模化的动漫产业,前后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动漫产业步入成熟期之后,日美两国在这个市场上获得了极丰厚的回报。仅《怪物史莱克》系列电影就为美国创造了10多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还不包括其衍生产品盈利。
第二种模式是源于商业机构的组织化的内容创新活动,即从在已经形成的特定文化消费偏好基础上,通过创新性的改造,扩大和强化现有的偏好,以开拓出新的文化消费市场。比如:在影视情景剧盛行的国际化文化大潮中,中国推出自己的室内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在真人秀节目走红的时代,中国推出自己的个性选秀节目《超级女声》。
不论是上述哪一种模式,在目前的中国文化产业中都不太发达。
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产业的资源结构上进行分析,因为产业资源的结构决定着这个产业的增长率高低和规模效应的大小。
根据笔者在上海、北京、浙江、湖南、深圳等实地调研的统计数据,在现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资源体系中:
文化遗产的国有比率高达99%以上;
新型人才属于国有机构的比率为89%;
文化传媒领域投资增量的76%均用于国有媒体。
我们就以传媒文化产业为例:
在传媒文化产业当中,国有媒体占据了95%以上的渠道资源,包括出版印刷、电视频道和电影院线等。这些渠道资源的垄断性经营,意味着相应内容产品的市场化传播和交易受到阻碍。比如:非国有制作机构生产的电视剧和动画产品,就无法通过市场化的价格体系实现公平交易,进入到电视网上播出。这就使得非国有的传媒机构得不到应有的利益回报,从而缺乏足够的创新驱动力,被迫陷入低成本、低收益的生存困境。与此同时,由于现有机制的限制,国有传媒机构内部目前缺乏对文化创新活动的有效激励。而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人力资源,即使获得再高的工资和奖金,也无法实现其智力资本的内在价值。换句话说,也就不可能发挥出全部的创造力。这无疑是对整个社会知识和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
王长田,光线传媒的创始人,是最早尝试减少这种人力资本浪费,想在中国文化产业领域实现其人力资本价值的先行者之一。他从国有电视台辞职,自筹资金成立了光线传媒有限公司,以民营传媒资本的形态参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仅仅依靠民营传媒资本的力量,想改观中国传媒文化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的现有格局,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中国文化产业创新与风险投资现状研究
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大约有近20年的历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5年到1997年,大多数人都还不了解风险投资这个概念;第二个阶段从1998年到2000年,随着新浪、搜狐、网易的出现,很多企业开始了解并涉足风险投资;第三个阶段是从2001年到2003年,网络经济遭遇低潮,风险投资在全球,也包括中国开始变得更为谨慎;第四个阶段是从2004年到现在。首先是美国搜索引擎巨头google在2004年的成功上市,引发了网络IT业和风险投资业的又一个全球性热潮。在中国,则是随着携程网等十几个网络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登陆,创业投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也随之步入一个高潮时期。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业已形成年投资额100亿人民币左右的规模。
除了网络传媒之外,风险资本对文化产业领域的介入还不深入。具体到传媒领域,由于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有线网络和内容制作等政府的管制比较严格,政策面上存在着诸多限制,所以创业投资、风险投资的进度就比较小,而户外广告包括内容制作等等都用了互联网,这些领域没有政治的限制所以投资非常的活跃。在这些投资企业里面,成功的案例有新浪和百度等等。这些企业都不满十年,但他们的股票市值都超过了10亿美金。美国的google,2005年度的收入差不多有两亿美金。这意味着google的广告收入仅次于我们的中央电视台,中国的第一大国有传媒机构!无论是新浪、百度,还是google,它们正是通过风险投资的支持而迅速成为强势新兴媒体的。
扩大到整个文化产业领域里来观察:客观地讲,包括北京、上海等地在内,中国文化产业整体上仍然处于以国有机构为主,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集中度偏小的初级发展阶段,基本不具备产业化的规模效应。
如果仅从投资结构的多元化角度分析,上海地区比较有优势:2004年文化服务业总产出为795.99亿元,实现增加值314.81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外资和非公有资本在文化产业中逐步占据主流地位。尤其是在艺术表演和中介服务领域,混合型的市场行为主体已经占到70.23%,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格局。近年来,上海文化服务贸易引进和输出项目数量增加,项目规格不断提升。一批国际一流水准的剧目相继来上海演出。东方青春舞蹈团、上海杂技团、新上海马戏团等文艺团体通过贷款、合资等经济手段和市场运作,成功进入国际演出市场①。然而,得到贷款融资的这些机构却大多属国有资本,而且所融到的资金并非来自高度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构,而是来自银行。这是一个怪现象:因为银行的风险偏好理应比风险投资要低,但却走在风险投资的前面。这说明中国文化产业中混合投资主体的企业,仍然存在着产权结构不清的根本问题,只是中国的银行已经习惯了,风险资本却不得不小心从事。主要原因是产权结构不清,导致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链被人为地分割,难以确保风险投资者的利益能够顺利地实现。如浙江横店影视制作基地,虽然是民营资本为主,但由于内部的产业链涉及到不同性质的资源和市场,造成产权不够清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其难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价值链,所以基地成立一年多来,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建树。 产业价值链的完整是任何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尤其是文化产业。然而,从文化产业的资源分布情况看,产业链就不完整,难以形成充分细化的纵向分工,无法确保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的规模效应。比如:游戏、影音、动漫等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文化娱乐产业,由于消费市场上传播渠道的资源垄断,形不成从策划到生产,再到行销的完整产业价值链,就无法及时反哺内容的原创群体和生产制作群体,内容创新活动因此受阻。我们需要有大量的资本介入到文化创新活动和文化产品的商业化活动之间,从源头激发人力资本的创造潜力。
没有大规模的资本作为经济引擎,现阶段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很自然地缺乏整体有序的历史继承性和深刻的时代感,以及必要的经济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投资机制的不成熟,成为导致文化产业缺乏经济动力的根本原因。
相比之下,投资较为活跃的是网络IT产业,因为它持续地创造着可行的商业模式:2003年的短信,为新浪等门户在纳斯达克扭转败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04年,网络游戏的成功又让原本上不了台面的盛大陈天桥成为纳斯达克股市的新富;2005年,中国的百度使搜索引擎正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价值链环节;2006年,网络社区再次聚集了网络产业的人气与财运。早在2005年,中文社区网站就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风险投资纷纷注入其中。天涯和亿友网络分别获得500万和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此后又陆续有一批社区类网站获得风投。经历两年多的历练,中文社区已初成气候。正因为如此,2006年伊始中国社区门户ChinaBBS就从Google获得了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中国的互联网IT网络业之所以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最大的优势在于它作为毫无历史包袱的新兴产业,具备了清晰的产权结构和完整的产业价值链。而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产业,要想吸引市场化的投资资本,一方面必须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还要同步整合产业价值链,最大限度地弥合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之间的人为割裂,为不同性质的资本,尤其是彻底认可人力资本价值的风险投资资本的介入,拓展出必要的现实空间。
真正能够对中国文化产业的种种障碍和壁垒形成现实冲击的,须具备支付起整个文化产业基础性建筑和投资的雄厚实力,而且要有能力在文化产业领域与政府进行跨行业、跨地区合作,甚至分担政府职能的实践经验。这必然是一种产业化的力量,是一种高度资本化的力量,是一种能够循序渐进的市场化的力量。
在本文中,笔者将文化产业定义为在市场条件和环境下运作的文化产品、企业和更大的战略联盟体。如果按产权结构特征来分类,中国的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民营文化产业机构、外资文化产业机构、合资文化产业机构和国资产业机构。如果按产业形态来分类,大致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与内容创意直接相关的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第二大类是为内容创意活动的信息交流提供技术平台支持与配套服务的机构及其活动;第三大类是为内容创意活动的商品化提供全面支持与服务的机构及其活动,主要指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营销服务等。据此不难推知:第二大类文化产业机构的增长率最高,最容易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效应,它主要包括为内容创意活动的信息交流提供技术平台支持与配套服务的机构及其活动,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服务、传媒和通讯网络服务、软件设计和其他硬件技术服务。这些技术平台的构建,本身需要进行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而成熟的盈利模式往往是在多元合作的过程中得以形成。
许多国际性的文化企业或集团,大都走的是先构筑技术平台,再强化内容创新的发展路径,从而有序地丰富和完善其文化产业链。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等都是如此。这样的发展路径,不仅最具现实可行性,而且也符合文化产业本身的价值规律:先在技术平台上培养和形成特定的文化消费偏好,然后才可能有大规模的内容产品市场。况且,任何新的技术平台,只要能够确立盈利模式,解决好生存压力,就很容易说服风险资本来共同创业。
由于文化产业创新涉及诸多领域的诸多实践形态,笔者在此仅以典型个案分析的方式,来对上述力量的行动逻辑和作用方式进行深入的阐述。
三、IDG典型个案分析
IDGVC,原名美国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基金,是1992年由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国际数据集团(IDG)”创建,投资大多集中于国际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通讯、网络技术以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
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简称IDGVC)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不仅向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创业者们提供风险投资,并且在投资后还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持。IDGVC总部设在北京,并在上海、广州、天津、深圳以及美国的波士顿和加州硅谷设有分支机构。迄今为止,已向中国的创业公司投资约2亿美元。1998年10月,国际数据集团与中国科学技术部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这项备忘录,IDGVC将在七年内向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10亿美元,扶植支持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IDGVC目前在中国管理的资金总额已达8亿美元。
在IDGVC所投资的41个中国IT企业中,高达97.56%的企业属于笔者所划定的第二大类的文化企业,即为文化内容创意活动提供信息交流的技术平台和配套服务,特别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服务、传媒和通讯网络服务、软件设计和其他硬件技术服务,只有4家与文化产业无关。而且,其中的www.m149.com作为网络秀网站的数字音乐提供商,已经明确地进入内容创新领域。
在技术平台构建好之后,IDG发现:技术平台的高增长率和规模效应,并不必然地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的高增长和规模效应,三大类形态的文化产业最终的共同增值瓶颈是内容,只有把内容平台也搭建起来,才能获得最丰厚的投资回报。因此,IDGVC开始将投资转向内容创新:2006年3月,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将1000万风险资本注入国内知名音乐制作企业海蝶音乐集团,以推动海蝶音乐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海蝶音乐集团的高层主管则表示,通过吸收国际风险投资企业的国际化管理经验,利用自身音乐产品优势,将打造一个有线互联网与无线互联网共同架构的全新娱乐平台。
据悉,这是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在亚洲投放的首笔风险投资,也是这一基金首次涉足音乐产业。此前,IDG-Accel投资对象基本集中于IT领域。IDGVC上海分部的高管表示:这并不意味着IDG在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的整体转型,即从技术平台转向内容平台,毕竟内容创新领域的增长率和成长规模目前仍十分有限,建立新的盈利模式难度较大,但只要有可能,IDGVC会更多地关注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新领域。
事实上,风险资本一直在尝试以合适的方式介入内容创新领域,尤其是国内的风险资本。从早期的王长田的光线传媒,到最近表现不俗的天娱传媒,均有多家风险投资机构与之频频接触。曾创建中国动画第一品牌蓝猫的王宏,从蓝猫公司出来之后,创建了宏梦公司,目前已有国际知名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高姿态介入。这些尝试是否成功,还需要静候3到5年的时间。
四、风险投资前景展望
从风险资本在第二大类文化产业中的发展趋势可以推测:只要第一类和第三类文化产业的产权结构调整能够提供明晰的产权界线,那么大规模资本的进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由于三大类文化产业机构在产权结构上的差异性,资本介入的具体方式和过程都会存在区别。更何况在产权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众多国有文化企业也可以发展出多种可行的融资方式。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和湖南的电广传媒,就把非内容性的资产剥离出来,先行上市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然后把吸收的资本反哺到内容创意和内容生产领域。等到内容创意和生产领域的市场化力量逐渐成熟并强大之后,就会内生性地分化出产权结构足够清晰的产业化组织,去吸引对产权明晰度有着更高要求的风险资本,以实现自由度更大、跨越性更强的发展。比如:湖南影视传媒集团下属的天娱传媒公司,正是通过对《超级女声》这一文化品牌的市场化运作,逐步构建出产权清晰、价值链完整的产业化发展前景。
当更多具有品牌价值和规模化市场的文化产品涌现的时候,中国的文化产业与风险资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将会全面地兑现为事实。
注释:
①穆端正.新机遇、新态势、新构想.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2005年10月23日.
参考文献:
①.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送审稿
②李俊辰.投资中国——蓬勃兴起的风险投资业(Investing in China: The Emerging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GMB Publishing. 2005.9.
③周笑.中国电视媒介增值管理通论.香港,香港新风出版社,2005年版.
④《2006年上海文化发展蓝皮书总报告.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