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备受瞩目的一颗耀眼新星。无论对于中国的发展怀有什么样的感情,国外观察家几乎毫无例外地认定,中国是推动目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部重要的发动机,中国近年来的表现震动了整个世界。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的表现也确实不负世界人民的期望。她是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中国企业则是汇聚成这支力量的主力。
不过我们在欢庆自己成就的时候,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还处在“少年时期”,它们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一是资源和环境的挑战。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对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日益收紧。
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挑战。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支撑我国经济20多年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目前这种比较优势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即大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已经转向城市非农产业就业,这改变了我国经济中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状况。这就意味着过去那种主要依靠增加投资,依靠大量投入资源、损害环境,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投入推动经济的粗放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持续。
三是市场竞争特别是直接面对国际跨国厂商的竞争挑战。到2006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的过渡期基本结束。在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对接的条件下,竞争将进一步升级和加剧,市场游戏规则将得到更严格的执行。这对我国长期在很不规范的市场上从事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此外,在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政府的政策势必也会作出相应调整,即更加注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避免用行政定价等非市场手段来干预经济。这对已经习惯在政府过多介入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政策环境下经营的企业家来说,将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企业需要作出艰苦的努力。我国企业作为真正的企业,只是改革开放以后才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的,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还处在青年、少年时期,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整体来看还很稚弱,在应对这些严峻挑战的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平稳度过“阵痛期”?在我看来,首先必须尽快从依靠投资和低廉劳动力推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主要依靠效率提高和技术进步驱动的增长模式。这就需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消除束缚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对世界的责任。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企业层面讲,应对这些挑战都是全民族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吴敬琏 全国政协常委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