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目前国内讲发展循环经济偏重于工业生产领域,主要强调它在降低消耗、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等方面的作用。这样做在发展循环经济初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过,循环经济具有自己的产业体系,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从长远来看,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循环经济进行全面规划,逐步建立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协调发展的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发挥循环经济的优势,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质量和综合效益。下面就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十项措施,其中每项措施又包括若干具体实施意见。
一、办好多种形式的家庭生态农业园 生态农业是循环经济中的农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把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渔业以及相关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在它们之间建立相互促进和利用、协调发展的关系,不仅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优质、高效、低耗,而且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从国内条件来看,有的地方可以建设大型生态农业园,但是广大农村由于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建立中小型生态农业园比较可行。目前至少有四种家庭生态农业园模式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推行。 1、种养植和沼气池相结合的家庭生态农业园。这种模式在全国各地都适用。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同时建立家畜养殖场和沼气池;农作物秸杆和家畜排泄物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向农户提供生活能源;沼气池的出料口通向农田或建设蔬菜棚,有机物经过发酵成为高效肥料。在这种模式中,农作物的果实、秸杆和家畜排泄物都得到循环利用,输出各种优质农产品,还提供清洁能源,综合效益非常可观。 2、动植物共育和混养的家庭生态农业园。根据一些动植物之间的共生性和互利性,对它们进行共育和混养,由此建立起一种生态农业园。例如,将鸭子圈养在稻田里,与水稻全天候同生同长,可以实现鸭稻互利互惠。每亩稻田养一些鸭子,以田内杂草和害虫为食,并四处排粪,从而完成为水稻除草、治虫、施肥、中耕等任务。整个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达到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标准。不仅使水稻增产,品质提高,而且养鸭收入也很可观。 3、以鱼塘为中心、周边种植花卉、蔬菜、水果的家庭生态农业园。这种模式在我国南方比较多见。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不少农户建设花基鱼塘、菜基鱼塘、果基鱼塘:鱼塘养鱼,定期挖出塘泥用于养花,种植蔬菜和水果,鱼、花卉和蔬菜销往市场,从外面购进部分鱼饲料和其他必需品,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很显著。 4、以山林为中心的家庭生态农业园。这种模式在山区比较适用。山上种经济林、水果或其他经济作物,同时放养山鸡等家禽或养殖其他牲畜,输出木材、水果、鸡、肉、蛋等产品,输入饲料和一些农用生产资料,部分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例如,一些农户承包荒山,种植水果,果树既绿化了荒山,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在山上放养山鸡等家禽,或者养殖其他产肉动物,使土地和一些生物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其中部分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上述四种模式既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循环系统,又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延伸,同整个社会经济紧密连接,构成更大的循环圈。关键在于利用生态规律,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获得综合效益。
二、以多种方法实行资源循环利用 循环利用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从国内外生产实践来看,有以下五种循环利用资源的方法可以推行。 1、回收循环。回收已经用过的废旧产品和排放物,按其有用成分和用途再加以利用。例如,回收旧书报重新造纸再利用,回收废旧金属再冶炼和加工,回收旧瓶罐经消毒清洁后再使用等。 2、互利循环。两个生产单位或生产过程互相循环利用对方的产物。例如,在煤矿和坑口火电厂之间可以建立部分资源互相循环利用关系:煤矿向电厂提供煤炭用于发电,排出的地下水经过净化处理后供本单位和电厂使用;电厂向煤矿提供电力用于采煤,排出的灰渣加水泥做成建筑材料供煤矿和其他单位使用。 3、反馈循环。把两个相关的生产过程按一定的先后次序连接起来,其中前一个生产过程制造某种产品时的排放物成为后一个生产过程的原料,后一个生产过程的部分产品作为投入要素反馈给前一个生产过程,重新用于生产。例如,某化工公司利用磷石膏和硫酸作为原料,首先生产一种产品磷铵,再利用这个生产过程的排放物加其他原料生产水泥和硫酸,其中硫酸反馈给前一个生产过程用于再生产磷铵,部分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4、链接循环。在三个以上的生产单位或过程之间建立链式循环利用资源的关系。例如,有甲、乙、丙三个生产单位,其中乙利用甲的排放物,丙利用乙的排放物,甲利用丙的排放物,形成连环循环。地球生物圈内大量存在资源的连环循环利用关系,在农业生产中也有这种循环利用资源的实例,但是工业生产中还比较少见。这种循环方式的应用潜力还有待于挖掘和开发。 5、分解循环。采取一定的方法分解某种资源,其利用过程又将其合成,然后再分解,再利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水分解为氢和氧,两者结合起来燃烧又生成水,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三、全方位综合利用资源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全方位综合利用资源,也就是说,各种资源和各个生产环节都应当力求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1、全面认识各种资源的多种用途或多种有用成分及其关系。一般资源都有多种用途,或者有多种可用成分。在资源的多种用途中,有些不可兼用,选择其中一种用途后就得放弃其他用途;还有些用途可以兼用,甚至可以在兼用中相互促进,比单独利用其中一种用途的效率更高。对这类资源的后几种用途就可以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至于一种资源的多种有用成分,通常并不互相排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可以同时加以利用。这样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也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2、不断探索综合利用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概括地说,至少有三种方法:一是对一种资源的两种以上的用途同时加以利用;二是对一种资源的两种以上的有用成分分别加以利用;三是对一个生产过程的排放物或转化物连续加以利用。 3、按照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实行产业结构和分工的重新整合。过去片面利用资源和生产单一产品自发形成的某些分工明显不合理,应当按照综合利用资源的需要进行重新分工,打破旧的行业界限,开发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在建设之初就要考虑全方位综合利用资源的问题,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四、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我国现在出现了一次性能源的紧缺问题,同时也存在着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极好机遇。应当抓住机遇,全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1、太阳能。我国国土辽阔,光照充足,地表每年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现有的主要利用途径和方式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灶、太阳能电池等。需要加强光电转换技术研究,争取早日实现太阳能的大规模利用。此外,还可以更多地借助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来间接利用太阳能。例如,种植某些经济作物,然后用来生产酒精等清洁能源。 2、水能。我国水能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其中可开发量3.8亿千瓦,目前已开发9217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4,还有很大潜力。[1] 3、风能。我国风力资源的总储量为16亿千瓦,近期可开发约为1.6亿千瓦,主要利用方式是风力发电。目前已建风力发电场装机56.7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极小部分,需要大力发展。[2] 4、生物质能。全国每年的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量相当于3.1亿吨标准煤,柴薪资源量相当于1.3亿吨标准煤,加上城市可燃烧垃圾等,资源总量可达6.5亿吨标准煤以上,占目前我国一次性能源总产量的40%。[3]虽然这些资源比较分散,用传统方法利用的效率比较低,但是依靠科学技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可以使它们得到充分而高效的利用。 除了开发利用自然界直接提供的可再生能源之外,还可以通过人工以水为原料制取可再生能源——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目前的一次性能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能源。为此,要制定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如对可再生能源开发项目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在一定时期内实行减免税政策,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等;同时,组织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关,为全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五、建立清洁交通体系 建立清洁交通体系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注重安全和效率,同时也要遵循生态规律,注重环境保护。 1、加紧研制新型清洁交通工具。目前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各种废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从环保的角度看未能保持清洁;而且,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有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只能维持几十年,因此燃油交通工具迟早要被淘汰。一些发达国家正在加紧研制清洁高效的新型交通工具,包括酒精车、燃氢车和太阳能车等。可以预见,21世纪将逐步实现汽车动力由燃油向清洁能源的转换。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已经失去了在燃油车的生产技术方面赶上发达国家的机会;但是,我们在清洁能源车的开发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来说小得多,只要抓住机遇,加倍努力,有希望赶上去。现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充分利用国内私家车普及的市场机遇,争取有部分车型抢在发达国家之前投放市场,至少不要又远远落在他们的后面。 2、建立配套完善的道路设施、车站、航空港等。传统的交通方式和线路存在不少问题。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轿车进入家庭,要求修建更长、更宽、更好和无处不通的道路,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切断了生态体系的某些重要联系。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在给人们出行和运输带来空前方便的同时,也把森林、山脉、原野分割成片状,形成一些生态孤岛。有些动物原来在不同的地点自由活动和繁殖,现在这些地点被人类的交通运输线切断,它们的活动受到限制,出现生存危机;有些动物过去属于同一个群落,后来由于高速公路和铁路的修建而被永久分割和隔离,从此不能再往来和交配。此外,水体和大气循环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问题最终将损害人类自身利益。所以,建立清洁交通体系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内部联系。例如,穿越森林、山脉、原野的铁路和高速公路应当专门设立一些动物通道,排水系统应当更加符合自然水体运动规律。更多地修建地下公路网和铁路网,部分取代地面道路。 3、建立高水平的智能管理系统。要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交通运输。大力推广车辆全球定位系统、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化交通监控系统、实时交通信息系统和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等。这将为车辆出行提供更多的方便,并且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大气污染。同时,还要调整和优化各种交通方式的结构,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六、建设生态城镇 所谓生态城镇,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建设的一种兼有各种经济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新型城镇,是人们从事生产、交换、流通活动和生活消费的基地。在循环经济体系中,生态城镇处于中心地位。搞好生态城镇建设,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同传统经济中那种生产型或消费型城镇相比,生态城镇的最大特点是在保持完善的经济社会功能的同时具有必备的生态功能。它本身应当融入生态系统,吸收利用周边的一些资源和产品,同时向外输出各种产品,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外辐射。各种排放物经过资源化处理,变废为宝,重新得到利用。交通运输体系以清洁能源为主要动力,包括天然气公交车、燃氢汽车、电动汽车,地铁和其他轨道交通等。城镇内部绿化要做到点线面结合,向立体化方向发展,凡有条件的建筑物顶部都应当绿化;城镇与城镇之间保留足够的植物隔离带,不应联成一体;现在已经联成一体的城镇在有条件时可进行改造,营造具有生态调节功能的绿化带。
七、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化 1、从源头减少垃圾,即垃圾减量。在传统经济中,设计产品往往只是考虑其物质技术性能、市场需求和直接生产成本等因素,至于这种产品经过消费变成垃圾后如何处理,则常常被忽略。例如,一些商家推出的一次性消费品,寿命极短,用量极大,变为垃圾的速度极快,是导致垃圾迅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又如,目前国内商品包装成本已经达到总成本的20%以上,有些产品花在包装上的成本超过实际可使用部分,许多包装材料弃之可惜,留之无用,也不容易回收重新利用,最终还是变成垃圾。过度包装是增加垃圾的另一个原因。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在一种产品的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它的生产和消费会产生哪些垃圾,怎样处理等问题。因此,设计者和生产者有义务更多地考虑产品及其包装的回收利用问题,应当选择消耗低、有利于回收利用的设计方案。在生产过程中当然也要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品和工业垃圾。从可持续发展要求来看,除了某些医疗器械和特殊用品之外,一般消费品还是应当能够反复使用和经久耐用。这样既可节约资源,也可减少垃圾。 2、从终端把垃圾变为资源,重新加以利用。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需要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各界密切合作。仅就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而言,应当抓好三个环节:第一,居民自行分类处理,将一部分可回收的东西如旧书报、瓶罐等清出来,由废品回收站点回收,同时对其他垃圾大体分类,为此,需要设计制作供家庭和居民楼房使用的大小不同的分类垃圾桶;第二,生产厂家对一些废旧产品如寿命到期的家用电器实行定点回收或上门回收,要求这些厂家开办回收服务和拆解业务;第三,垃圾集中分类处理,主要是处理经过前两个环节回收之后余下的垃圾,除了继续回收一部分资源外,其余部分用于焚烧发电、制造有机肥和填埋绿化等。在坚持进行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的同时,可适当采用经济手段,包括对居民征收垃圾收集处理费、对企业征收废品回收处理费等,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化。
八、建立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管理体制 1、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门法律,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规,对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范,并严格执行。 2、从微观和宏观层次建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核算和考核体系。在微观层次,要确立环境资源消耗考核指标和体系,将其纳入总消耗和总成本核算,力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在宏观层次,要研究新国民经济核算方法,逐步推行绿色核算指标,并对天然资源财富和社会生产财富统筹进行核算。加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的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份量。 3、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和惩罚机制。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措施,让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作出贡献的地区和单位得到相应的收益,作出牺牲的地区和单位得到足够的补偿,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应有的处罚。逐步提高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水平。
九、树立正确的富裕观和消费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追求富裕生活是人的合理的、正当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富裕程度总是有限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看,人均拥有的财富数量受到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增加。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富裕程度必然受到限制。我们没有条件同一些发达国家比人均财富数量。因此,在鼓励人民勤劳致富,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同时,要继续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注意人们需要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社会通过发展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对不合理的需要应当节制、消除。提倡绿色消费,崇尚知足常乐。摒弃奢侈浪费等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方式。
十、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合作 循环经济理念最初是由一些西方国家提出来的,它们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例如,德国和日本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其中有些条款可供我们制定同类法律时吸收或参考;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在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当然,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也有一些好的做法,可以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出现某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例如,有的发达国家将有严重污染的生产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甚至直接出口垃圾;而对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高新环保技术又严加封锁。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逐步解决。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当加强和改进对外资项目的环保审核,不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对已经建成投产的外资企业,要依法加强环保管理和监测。防止国外垃圾和污染输入。
★了解更多,敬请浏览 首 页 >>> ★如果您需要行业研究报告服务,敬请浏览 行业研究 >>> |